70年砥砺奋进,70载春华秋实。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酒业正式迈入由“中国名酒”引领行业发展的时代,70年后的今天,中国白酒产业不但从分散落后的传统作坊一跃成长为世界级的优势产业集群,还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著名产区和优秀品牌,谱写了民族产业实业报国、自立自强的时代凯歌。
作为唯一蝉联五届“中国名酒”称号的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以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产业的坚守之心,始终用勤奋而谦谨的姿态,忠诚地呵护着独属于名酒的荣耀,见证了辉煌的名酒之路。
20世纪50—60年代
风云际会大幕开启
1952年9月,肩负着中国酒业振兴的重大使命,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于北京举行,此届评酒会由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主办,共评选出国家名酒8个,其中名白酒4个,泸州老窖以“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洌甘爽、回味悠长”的风格被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获誉中国“四大名酒”殊荣,也第一次因被评酒专家们称为“泸香型”而载入中国白酒史册。
泸州老窖荣获“中国名酒”这一国家荣誉与其自身在酿酒技术上所实现的重大突破,与对整个中国白酒行业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这段时期,被誉为“酒城三成”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七代传承人张福成、赵子成、李友澄积极探索创新酿酒技术和工艺,发明了“滴窖减水”“加回减糠”及“匀、透、色”等酿酒工艺,总结形成的先进操作经验和技术措施,在全国白酒行业推广应用,被行业誉为中国白酒“三成操作法”,该工艺不仅对浓香型白酒提高出酒质量和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被轻工部认定为中国酿酒工艺的技术标准之一,成为全国最早的范例,先后吸引全国各大酒厂数千人取道泸州观摩学习。
20世纪60年代末,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八代传承人陈奇遇首开尝评勾调技术的先河,提高并稳定酒质,拉开了白酒技术第三次革命的序幕(1324年,郭怀玉首创“甘醇曲”,开启中国酿造大曲蒸馏酒的历史;15世纪,施敬章发明“窖藏酿制”法,舒承宗系统总结和探索了一整套老窖大曲酿酒的工艺技术;上世纪50年代,陈奇遇首开中国白酒尝评勾调的先河)。
越来越多技术领域的突破逐渐揭开了泸州老窖的“浓香之谜”,让更多的酒厂能够运用这些技术,成为当时的一项重大任务。
根据国务院部署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泸州老窖大曲酒酿造工艺被列入研究课题。1957年10月至1958年4月,由四川糖酒工业科学研究室(现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省专卖公司等16家单位组织的62名技术人员蹲点泸州老窖,在陈茂椿、熊子书等专家的带领下,对泸州老窖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查定总结(史称“泸州老窖试点”)。本次试点拉开了中国白酒“三大试点”(泸州老窖试点、茅台试点、汾酒试点)的序幕。这次试点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名白酒的技术、工艺方法进行详细查定总结,对推动中国酒进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潜心考察和研究,试点专家组成员在收集了大量的泸酒史料和总结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于1959年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白酒酿造专业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该书的出版规范了全国泸香型(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奠定了泸州老窖浓香为王的天下格局。
20世纪70—80年代
中国白酒黄埔军校
20世纪70年代以来,色谱分析技术在白酒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泸州老窖率先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把计算机与勾调技术结合起来,促使勾调技术逐步向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完善。期间,泸州老窖多次举办酿酒技艺培训班,先后有上万人争相来厂学习,浓香型白酒在全国遍地开花。
泸州老窖举办的一系列酿酒技术培训班
除了多次举办酿酒技艺培训班,这一历史时期内,泸州老窖还成立了职工学校,为全国各地培养了1000多名酿酒技术人才。1988年4月,泸州老窖技工学校成立,开办酿酒分析、微机应用等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是我国最早的酿酒技工学校。
20世纪90年代,泸州老窖与高等院校在总结“泸型酒质量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了“白酒组合优化辅助系统-GTS2000”,首次提出应用遗传算法和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对白酒组合进行精确计算和最优化控制,稳定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勾调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使中国白酒的技术发展又获得了一次质的飞跃。
泸州老窖酿酒技工学校旧址
泸州老窖从古至今这种专注技艺改进和创新,并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将技术毫无保留传播给行业的酿造精神,俨然成为这个企业的优秀文化基因。泸州老窖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酿酒技术专业人才,被行业公认为酒界技术的“黄埔军校”。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曾亲自为泸州老窖题写“浓香正宗”,鼓舞着世世代代的泸州老窖国窖人。
20世纪90年代
“活态双国宝”的密码
20世纪90年代,经历市场化探索、股份制改组上市,泸州老窖迈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而“统治酒类消费的是文化”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作为泸州老窖核心酿酒资源的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和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在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历史更迭中依然历久弥新,在不断凸显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泸州老窖酒的酿制静默生香,氤氲着磅礴力量。
早在1986年,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和龙泉井就成功申报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在1991年获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当始建于公元1573年,我国现存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原址原貌保存最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评定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整个白酒行业为之震撼。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把一群古老的酿酒发酵池推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宝座。
随后,1573国宝窖池群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泸州老窖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泸州老窖1619口百年以上老窖池群、16处明清酿酒作坊及三大天然藏酒洞,一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泸州老窖文物数量、规模和类别居行业之首。
而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则具有更悠远的历史渊源。自公元1324年,“制曲之父”郭怀玉发明甘醇曲,酿制第一代泸州大曲酒,开创浓香型白酒酿造史,而后历经690余年24代传承人不间断传承至今,向世人展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酿制传奇。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州老窖也成为当年我国浓香型白酒中唯一入选企业,也是产酒大省四川省唯一入选的酒类企业。至此,泸州老窖成为行业首家拥有“活态”文化遗产双国宝殊荣的企业!
21世纪发展至今
名酒新时代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化探索之后,泸州老窖敏锐抓住市场发展需求,在产品开发和营销推广方面愈发成熟。千呼万唤始出来!2001年,依托1573国宝窖池群和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开发出的超高端品牌国窖1573酒惊艳亮相,该产品是荣膺文化遗产“双国宝”殊荣的超高端酒品,是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
新世纪之初,泸州老窖早已不满足于在传统酿酒行业施展拳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元化产业经营成为泸州老窖在21世纪首个十年打造的重点。
阔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2015年,泸州老窖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开启了泸州老窖崭新的征程,并提出构建起大品牌、大创新、大项目、大扩张“四大支撑”体系,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规划,在良性快速发展中紧紧围绕“重回前三”的目标发起冲刺;前瞻性实施了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国窖文化旅游公园、白酒工业4.0等重大项目布局,为公司跨越赶超赢得先机。
近年来,泸州老窖成功构建起清晰聚焦的“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品牌体系,品牌辨识度和含金量大幅提升;通过打造“封藏大典”“高粱红了”“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让世界品味中国文化之旅”等文化IP,开展植入“2018俄罗斯世界杯”、“澳网”、《故事里的中国》等文化宣传,有效丰富了品牌内涵;通过与体育圈、艺术圈、时尚圈、美食圈的跨界合作,实现了品牌资源、宣传资源和消费者资源的优化整合;国窖1573品牌提升和泸州老窖品牌复兴工程成效显著,浓香国酒和浓香正宗的形象深入人心。
2020年底,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全面竣工,在项目投产使用后,实现年产值400亿元、税收100亿元、利润80亿元,新增就业2400余个,直接带动就业超2万余人。
秉承“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企业哲学,坚守“与社会同行、与环境相依、与人类共存”的责任担当,70年名酒风云、100年金牌不倒,今天的泸州老窖正在恢弘的历史画卷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酒业传奇,大步地迈向新时代!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